小屋故事, 淨零生活學堂, 都市綠活隱身在城市中的綠色寶藏——與自然共生的寶藏巖文化村寶藏巖聚落臨萬盛溪畔、逐公館區西南側的小觀音山坡而建,因山中一座名為寶藏巖觀音寺而得名。解嚴後由於軍事管制的取消,寶藏巖聚落人口開始快速增加,雖緊鄰熱鬧繁華的公館商圈區,但卻自成一個世界,意外的保留住這片豐富生態。
小屋故事, 淨零生活學堂, 都市綠活在社區搏感情,串起巷弄綠生活——萬華社區小學萬華社區小學不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而是位在糖廍文化園區的古蹟倉庫內,一個約10坪左右的社區共享空間。創辦人陳德君是一位社區規劃師,從學生時代起即在當地長期蹲點,和在地居民有著深厚的連結。為了持續推廣自己熱愛的萬華,舉辦講座、走讀、營隊、工作坊等活動,連結的年齡層跨越小學生到銀髮族,讓民眾透過參與及分享,感受人的溫度、世代的情感、地方的文化與生命力。同時,也與在地組織、商家合作,共同「艋舺甘蔗祭」、「艋舺城市博物館」、「內行藝術祭」、「培根市集」等大型活動,活化社區氛圍與推動社區經濟,將「萬華」作為品牌向外行銷。
小屋故事, 淨零生活學堂, 都市綠活創新的空間實驗,開啟淨零新路徑——樂活共生基地「樂活共生實驗基地」(以下簡稱樂活)為新北市府青年社會住宅計畫中的新形態空間實驗計畫,以「分享」為核心理念,希望透過「揪伴計畫」及「駐一起計畫」,鼓勵民眾自主於空間中舉辦各種共享活動,讓空間成為創造人與物自然交流媒介。此外,樂活也在空間的營運機制中融入社會創新與設計、社群參與及地方營造等概念,促進民眾對社區的實際參與,持續探索空間、人際之間的無限可能性,創造更多與社會對話的空間。
都市綠活去去雜草走!岩山里湧泉綠地移除入侵種雜草行動不少空間因為土地開發後未進行生態補償,不但降低原生物種多樣性,更是散發出一股生人勿近的氣息,「原生植物推廣好夥伴」計畫即是邀請居民,以行動移除入侵植物,同時也找回人與在地生態的連結。
淨零新知種子也有記憶?透過「藏種於農」延續記憶、增加種子多樣性種子也有記憶?透過「藏種於農」延續記憶、增加種子多樣性。農業其實起源自城市,在匯聚各方物資的交通結點或聚落,當地人在保存穀物等種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選擇能在當地生長且味道不錯的蔬果與穀物,就此漸漸發展出農業。
都市綠活在城市重建往昔村莊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鄉野」文化逐漸消逝時,反而在思慕鄉間體驗的城市裡,被重建起來! 台灣大學附近、佔地4頃左右的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不只是珍貴的綠點,久而久之竟成為客家耆老的心靈寄託。城市綠洲不只用來比喻「都市中難得的綠點」,心裡對消逝中的文化、生活氣息的懷念,那份珍視之情,也是一種發現綠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