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針一線,衣料重生也是關係的縫補——社區婦女的「老時尚」俱樂部
為了喚起古早台灣人惜物愛物的精神,在市定古蹟「仁安醫院」裡開辦了老時尚俱樂部,帶著對編織有興趣的社區婦女學習針線活。希望學到縫縫、車衣技巧的人可以利用習得的手藝,將遺棄的衣物轉化新生,減緩衣料的浪費,同時也想透過這個行動帶人一起同樂,甚至促成家人的互動,展開更多對話
為了喚起古早台灣人惜物愛物的精神,在市定古蹟「仁安醫院」裡開辦了老時尚俱樂部,帶著對編織有興趣的社區婦女學習針線活。希望學到縫縫、車衣技巧的人可以利用習得的手藝,將遺棄的衣物轉化新生,減緩衣料的浪費,同時也想透過這個行動帶人一起同樂,甚至促成家人的互動,展開更多對話
林慧雯老師帶領一群弱勢婦女在南萬華的一碼村,以針線確立自己的價值,同時努力地建置綠色供應鍊,期盼在大量衣服被遺棄的快時尚潮流裡,可稍稍減緩衣料浪費的速度。
寶藏巖聚落臨萬盛溪畔、逐公館區西南側的小觀音山坡而建,因山中一座名為寶藏巖觀音寺而得名。解嚴後由於軍事管制的取消,寶藏巖聚落人口開始快速增加,雖緊鄰熱鬧繁華的公館商圈區,但卻自成一個世界,意外的保留住這片豐富生態。
萬華社區小學不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而是位在糖廍文化園區的古蹟倉庫內,一個約10坪左右的社區共享空間。創辦人陳德君是一位社區規劃師,從學生時代起即在當地長期蹲點,和在地居民有著深厚的連結。為了持續推廣自己熱愛的萬華,舉辦講座、走讀、營隊、工作坊等活動,連結的年齡層跨越小學生到銀髮族,讓民眾透過參與及分享,感受人的溫度、世代的情感、地方的文化與生命力。同時,也與在地組織、商家合作,共同「艋舺甘蔗祭」、「艋舺城市博物館」、「內行藝術祭」、「培根市集」等大型活動,活化社區氛圍與推動社區經濟,將「萬華」作為品牌向外行銷。
說到吃剩的食物…
原為中央通訊社…
位於臺北市中正…
小家電便宜、易…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以下簡稱樂活)為新北市府青年社會住宅計畫中的新形態空間實驗計畫,以「分享」為核心理念,希望透過「揪伴計畫」及「駐一起計畫」,鼓勵民眾自主於空間中舉辦各種共享活動,讓空間成為創造人與物自然交流媒介。此外,樂活也在空間的營運機制中融入社會創新與設計、社群參與及地方營造等概念,促進民眾對社區的實際參與,持續探索空間、人際之間的無限可能性,創造更多與社會對話的空間。
現代都市生活中…